有盐

凤凰艺术

首页 >资讯

肌肤之下--赖俊杰的视觉探索

2025-03-27 17:39

肌肤之下

——赖俊杰的视觉探索

形式的和谐,源于迥异的设计,

观念的碰撞 ,打破桎梏的思维,

情感的力量,重击实存的秩序,

诙谐的隐喻 ,雕塑精神的纵深。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冲击,观念形态的更新与数字技术的兴起,大众时代和信    息时代来临。创作者对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再仅限于单一形式,对新技术的敏    感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尝试,以及大众对于艺术的态度和欲望需求愈发使观念、 形态 、意识 、审美取向 、符号价值等也变得更加多元与多样 。 因此,在解读赖俊    杰的视觉创作之时,不难发觉在他的表达背后,潜藏的是一条四散开来的感知移    动脉络。不论是对于传统雕塑的技法继承,还是基于当代社会模型的抽象化雕塑    创作,均能感知到赖俊杰并未将自我意识与个体表达湮灭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 ,  反而是随着自我感知的移动,通过对于不同文化形态下物质生命的塑造,构建出    催生于新艺术文化生态中的独特风格性与趣味世界观。不论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    与传统雕塑技艺的结合,还是对于对于乌托邦的思辨以及对内心的挖掘和自我精    神的觉醒,都传递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镜像,许是得益于赖俊杰的教学经验 , 亦或是他的从艺求学经历与生存背景的流动现实 …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展览现场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展览现场

90 后是在互联网的兴起、电影大片的环绕以及信息爆炸式涌现的社会环境中 成长的,他们有着天生的不羁与冒险性,思维与地理位置的不规则变动,似乎在

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已成为常态 。作为 90 后的赖俊杰, 显然也并未满足于固化自  身生活状态,他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现今  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任教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赖俊杰在  求学过程中就已埋下一颗探讨雕塑多元性发展的种子, 随着毕业后回国任教,又  使他的雕塑艺术在文化与艺术形态的回归与交融层面愈发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和  思辨性。在《孤岛民》这组作品中,赖俊杰以具象的重量和抽象形态相交融的形  式,揭示信息化社会人类的心理和社会困境 。该组作品是由 11件真人等大的雕  塑组成,创作者构建了一个雕塑群,亦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始于现实,却又具备未  知形态的“ 人形部落 ”。观众可以肆意穿行于其中,通过不同进入与穿行路线的  选择,感受自我与《孤岛民》的情感交互和精神共鸣 ,生命差异与信息蜂拥 … …  在赖俊杰这组以雕塑形式构建的感知迷宫中,每个雕塑的抽象造型,都像是具体  的人被一层无形的膜包裹,这层膜可能是他以个体角度,对于个性被无意识同质  的反讽;对于技术迭代 、数据环绕形成的信息封闭又开放的悖论探讨;对于个体  与外界隔阂的视觉隐喻 … … 这组雕塑迷宫中的姿态与身份各异, 面孔模糊不清, 但焦虑、茫然、挣扎 、亲密、疏离、欢愉 、高昂的情感又都从不同角落迅猛释放。 不同的艺术姿态与情感状态象征着身处于信息茧房群中的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  和生活状态。通过赖俊杰对存于具象社会,却又成长于抽象性精神的塑像元素的  提炼与构建,凝铸成了一个关于信息时代人类困境的复杂叙事模型,既有个体的  心理状态,也有社会文化的宏观视角。就如该视觉表达的呈现一般,既是自我的, 又是公共的;既是可视的,又是模糊的;既是包裹的,又是开放的;既是群居的  热闹 ,又是个体的孤独;是融合的 ,又是隔绝的 … …

新文化遗产,树脂烤漆,尺寸可变,2023

鸭子先生-地铁2(局部)

如果说《孤岛民》 是赖俊杰以艺术化的手法构建的“ 信息岛 ”与“ 情感迷

宫 ”,在其表达背后,不仅是对萨特在《存在与虚无》 中提出的人类本质上是孤  独的个性解读 ,还是以“包裹 ”反抗信息茧房的监控 ,和对信息困境的冲破。那  么,在其“ 鸭子系列 ”的创作中,则不同于《孤岛民》的抽象形式 ,而是突出了  他对于具象形态的把控和再造 。“鸭子系列 ”主要呈现了赖俊杰对于文化同质化  的思考, 同质化 ”(Homogenization) 源于人类学 ,指在全球化 、信息化 、政治  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文化逐渐变的相似或一致的现实。但显然不论是群体  中个体的特性 ,还是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的差异背景, 同质化在当代显然行不通, 赖俊杰捕捉到了这点 。因此,在该系列的视觉呈现中,虽然头部选择的都是鸭子  符号 ,每组中亦可能有形态的复制粘帖 ,但每组鸭子符号却都有鲜明的差异性, 既有传统侍卫的守护形态,又有对于经典艺术作品形态的再造,还有对于当代图  式的立体魔性循环,不仅融合了传统与当代,还交融了东方与西方,既是对于文  明的思辨 ,还是对于元素美学的扩展 。 比如《鸭子系列作品-拉奥孔》 既延续了  “ 拉奥孔 ”的经典符号,又继承了古希腊雕塑的严谨和平衡。但有趣的是原本拉  奥孔的形象,在此刻被赖俊杰以“ 鸭子 ” 图像取代,新文化的引入,使该作品既  具有文化的历史性、雕塑艺术本质的力量感与平衡性,还是对经典故事的当代解  读 ,为过往赋予新生命的同时 ,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视觉审美体验与艺术活力。赖  俊杰通过将古希腊的叙事与当代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空间,该叙事  策略不仅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叙事界限,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体验。而  回归到该系列对于文化同质化的探讨中,则又是他对文化传播形态的研究、对人  类存在状态的反思,以及对新兴技术作用下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他以  趋同化的图像,构造同一系列中的不同个案 ,以形态从众探讨个性 ,以文化共性  编织艺术与社会对话的纽带 。 因此 ,他的“ 鸭子系列 ”不仅是以艺术与社会、历

史与当代、神像与潮流相互介入的形式,对艺术与文化的个性承袭,亦挑战了艺 术范式的界限 ,扩展了表达边界。

干瘪系列-舞,树脂烤漆,100x75x70cm,2024

透过赖俊杰对于物象的选取与解构,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入与抽离,能观 览出他的视觉表达是个体的,也是群像的;既是对传统艺术的承袭,又是根植于 当代社会现实的。如果说立体的扁平是赖俊杰面对平面信息包裹式影响大众的表 现,那么质性的再生则是他重新发现对象 ,以人造物的阐释方式,构建非纯视觉 语言的身份关系 。 日本著名小说家 、剧作家安部公房曾在其短篇小说集《墙》中 写道:“‘ 您在等什么呢? ’‘假如明白等什么 ,谁还会等’” 。那么在有形与 无形间,赖俊杰在塑造什么?在寻找什么?又在等待什么?且听、且观、且感 … …

冀枞

2024 年 12 月 16  日  06:00

于河北石家庄